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这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左右统治者决策    B.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C. 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    D. 礼乐制度仍影响政治生活

 

D 【解析】“郑庄公遣使慰劳桓王”“齐侯死,闻丧而还”说明当时对于诸侯王仍有尊重之意,显然此时政治生活仍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此时仍没有被统治者重用,故A 项错误;诸侯征伐说明分封制瓦解,故B项错误;周王室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

A. 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B. 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

C. 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

D. 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

 

查看答案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以“家天下”为特点的禅让制

②以贵族内部的森严等级为特征的分封制

③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

④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周王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姓贵族为“伯父”,比自己年轻的同姓贵族为“叔父”;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异姓贵族为“伯舅”,比自己年轻的异姓贵族为“叔舅”。他们之间并不一定就真正存在那样密切的亲属关系。这说明周王朝

A. 淡化君臣之义,提倡万民平等

B. 重视血缘关系,用于治国理政

C. 制定礼乐制度,规范贵族关系

D. 讲究礼贤下上,广泛网罗人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宗法制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 强化了周王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