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
A. 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
B. 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
C. 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
D. 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
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皇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
A. 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
B. 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C. 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思想活跃局面再现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 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 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 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有人认为,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利条件;也有人认为,君主专制主义对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破坏作用是主要的。这些看法说明
A. 历史解释的复杂性主观性
B. 政治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C. 专制集权贯穿了中国历史
D. 时空观念决定着历史认知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A. 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 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