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 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C.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D. 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云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在延安整风中他提出了蕴涵着哲理的15个字,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并精辟地指出:“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我的体会就是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建国初期,陈云具体组织领导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陈云较早发现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八大之前,陈云就提出“苏联十月革命后,市场完全死了。我们今天也把市场搞得很死。若不注意解决这一问题,天下就会大乱”。同时,陈云认为要吸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合理因素。改开放以后,他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陈云主张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稳步推进。他说:“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稳,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的损失多。”
——据《陈云: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云思想的核心及历史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国,这些政策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给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二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起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