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 甲骨文以记载手工业为主要内容

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D 【解析】试题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C项理解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 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 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查看答案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

A.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更加勤劳

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查看答案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 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 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