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

A. 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

B. 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

C. 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旨在监督控制地方知州权力,牵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对知州权力形成较大制约,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制约,但并非控制地方财政支出,故B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不利于地方自主性发挥,影响行政效率提高,故C项错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 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 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 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

 

查看答案

东汉中期以后,诸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B. 强化相权带来严重后果

C.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D.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B.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

C.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

D. 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

 

查看答案

《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

A. 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

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

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沿旧制,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仁宗时设太学,神宗时开始实行三舍法,北宋末,太学生达3800人。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门学校,国子监为朝廷教育管理机关。地方教育有州县学和书院、私学。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教农家子弟识字。福州一地解试,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000人,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6000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相对宋代教育,指出同文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文馆创办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