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
A. 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B. 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 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
D. 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下表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段 | 农业实产量 | 实征农业税 | 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 |||
合计 | 正税 | 附加 | 合计 | 其中:正税 | ||
经济恢复时期 | 3806.05 | 494.54 | 443.88 | 50.66 | 13.00 | 11.70 |
“一五”时期 | 8017.80 | 933.21 | 847.45 | 85.76 | 11.60 | 10.60 |
“二五”时期 | 6983.20 | 833.32 | 745.66 | 87.66 | 11.90 | 10.70 |
1963—1965年 | 5004.50 | 374.02 | 333.42 | 40.60 | 7.50 | 6.70 |
A.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 “一五”时期农业税增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C. “二五”时期农业产量下降反映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
D. 1963—1965年农业产量下降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混乱不堪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A. 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 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致,得到普遍认同
C. 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 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民、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
A. 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
B. 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
A. 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
C. 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
D. 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