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土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
A. 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B. 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矛盾
C. 表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
D. 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土,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武帝临終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这一现象
A. 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 导致了外戚专权
C. 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有效缓解了君相矛盾
据《荀子・礼记》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棺,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根据目前考古发,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基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 礼乐制度演变的特殊性
B. 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
C. 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
D. 春秋伐国时期的礼崩乐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真卿,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为历代书法界所推崇。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其字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书法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面对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制度已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是渴望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反映。
——据《旧唐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颜真卿备受历代书法家推崇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4月至8月,苏联就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议,但谈判无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1939年5月,日本在远东地区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日又在谈判结成军事同盟。8月2日,希特勒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会谈签约。同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全权证书,动身前往莫斯科,他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一个问题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并使双方都感到满意。”23日正午,两架“秃鹫”运输机载着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当晚,双方正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有效期10年。
——摘编自高明振《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几点看法》等
(1)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项建设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共同纲领》发出号召:“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童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新学制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类业余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样重要的地位。同时,还规定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设立聋、哑、盲等特种学校;各种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所必需的技术学校被列入了正规的教育系统,并建立了必要的制度;各种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都能够互相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新学制从1952年起,在全国各地按照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行。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昀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