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 卿大夫的崛起
D. 士阶层的崛起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采取富民政策
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指出1550年开始(明朝的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我国的早期工业化
A. 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
C. 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
D. 拓宽了江南工业化地区农民收入渠道
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理学的影响力削弱 B. 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
C. 民众创新意识增强 D. 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
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但到明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这种状况表明
A. 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
B. 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
C. 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