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据此可知
A. 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
B.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 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
D. 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C.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
——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及该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元朝时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等法规。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监察体制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随园诗话》中载:“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 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 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 体现传统戏剧种类繁多
D. 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