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1)差异:明朝: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专业化、区域化趋势;粮食生产纳入市场网络,生产中心发生转移;商品性农业获得较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任两点均得近代:条件差,耕作方式落后。 影响:明朝: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手工业加工工业的增长;促进了传统农业结构的转型;顺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趋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近代:导致农业发展迟缓,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和沉沦。 (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村民自治逐渐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民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造福于人民。 【解析】 (1)第一小问,明朝:根据材料一“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可知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专业化、区域化趋势;依据“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可知粮食生产纳入市场网络,生产中心发生转移;依据“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可知商品性农业获得较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近代:依据材料一“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可知近代农业条件差,耕作方式落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自身、商品经济、中国的经济地位等方面来分析明朝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从农业发展迟缓、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中国社会的落后等方面分析近代农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可知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村民自治逐渐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根据所学可从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方面来分析其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历史学者沈志华个人出资140万元赴俄罗斯和美国搜集苏联解密档案,此后又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在此基础上,我国国内的苏联史、国际关系史和20世纪世界史等研究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由此可见,档案作为史料

A. 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B. 不受时代影响,价值极高

C. 是重现历史真实的重要依据

D. 是史学研究的必备前提

 

查看答案

下表商务印书馆25年来资金增长一览

 

 

A. 外资注入使商务印书馆发展迅速

B. 体现了近代民族印刷业迅速崛起

C. 近代商务印书馆不断的发展壮大

D. 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业界龙头

 

查看答案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B. 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

C. 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D. 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出现最早的是

A. “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两淮盐商有挟资千万者,最少亦一二百万”

B. “辕有越,加箭,可驰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C.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锻钢”

D.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之有六用之”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 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 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变革

C.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 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持续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