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A.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 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 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清政府
A. 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 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C.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D. 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虽然明淸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
B. 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
C.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重农抑商的推行
D. 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C. 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 重农抑商政策
B. 资本主义萌芽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