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與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 实现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B. 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
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D. 有利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人才选拔权由谁来掌握
B. 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C.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 宰相权力的大小变化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B.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第一回就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革命的内涵是
A. “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分封制”的革命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革命
C. “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
D. “宗法分封制”到“专制帝制”的革命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天下为公
D. 家国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