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

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1)特点:(1)①延续时间长;②不断发展和完善;③体现公平公正。 (2)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其它入仕途径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入仕途径多样化。 原因:科举制的发展;士族衰落,庶族崛起(社会经济、政治变化);宋代重文轻武国策等。 (3)决策和理由: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等赋分: 决策之一:废除。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 决策之二:不能废除。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 决策之三: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 【解析】 (1)特点:材料中“(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说明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说明科举制存在的时间长,“时加修正”说明科举制在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选拔的方法公平公正。 (2)趋势:从唐朝至宋朝,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可以得出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从表格中入仕途径可以看出入仕途径多样化,但从所占比重来看,科举制比例越来越大,其它入仕途径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原因:其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唐朝至宋朝是科举制发展完善阶段,科举制的发展自然推动官员结构变化;门第所占比重减少,可见当时士族衰落,庶族崛起(社会经济、政治变化);结合宋代国家政策是重文轻武,也可看出宋代行伍入仕比例减少。 (3)决策和理由:本题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表明观点,其次说明理由。如选择废除,需要结合科举制僵化对社会的危害来回答,例如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导致新式学堂举办艰难;如选择不废除,应结合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来回答,例如废除科举制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进而危及朝廷统治,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政府都为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统治者管理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对国家统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元朝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各有侧重。例如浙江、湖广、江西三省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行省治所并不设在中心地带,均设在北端交通要道,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朝廷联络、指挥,突发军情时能够及时应对。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南省驻有大量蒙古军队,因此这四省以镇遏控制为中心。辽宁省、甘肃省则担负着军需供给实使命……是加强中央统治、巩固统治地位,维护专政,遏制地方政治势力的重要政治手段。……但元朝出于军事目的实施的行省制度,却被明清沿用,以此基础上更衍生出了近代行省模式。

——摘编自张莹《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十行省的不同作用,并说明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陈晓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一致

C.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一致

 

查看答案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 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 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 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B. 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 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 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查看答案

“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强调长征的胜利

A.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 创造了近代历史上的新奇迹

C. 展开了全民族抗战的新画卷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