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列宁认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武装组织”来指导全部企业。它“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没有脱离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基础的国家”。这说明列宁
A. 反对社会主义革命
B. 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
C. 要求工人监督政府
D. 主张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1946年美苏关系开始恶化,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迫使斯大林转而支持中共全力夺取东北。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曾预言,“国际援助一定要来”“如果不来,杀我脑袋”,并再三提出“东北是重要的”,是夺取全国胜利“决定的一环”。材料说明
A. 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B. 中共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成为取胜关键
C. 东北地区成为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抗的主要战场
D. 苏联的无私援助成为中共在东北取胜的关键因素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 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
B.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C. 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D. 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A. 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 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 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
D. 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