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这种宣传动员
A.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 加快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C.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D. 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
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和思想界领袖们得到了商人、民族资本家和工人的支持,希望通过思想改革、社会改革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传统的伦理教条、风俗习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都遭受到猛烈批判。这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
A. 找到了民族救亡正确道路
B. 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C.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D. 弘扬了爱国进步与民主科学的精神
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隶中国版图……遂听其蛮触相争,必为外国所轻视,更生觊觎。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这表明清政府
A. 高度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
B. 防范西方列强干预
C. 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
D. 力图维护天朝尊严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翻刻版)
A. 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 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 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 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中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西段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由此可知
A. 唐朝的繁荣强盛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
B. 丝绸之路西段开通推动了中外交流发展
C. 开明兼容的政策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
D. 唐代对外交流为世界文明做了重要贡献
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 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 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 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