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 批准时间 |
传统桑蚕织技艺 | 2009年10月 |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 2009年10月 |
雕版印刷技艺 | 2009年10月 |
中医针灸 | 2010年11月 |
中国珠算 | 2013年12月 |
二十四节气 | 2016年11月 |
A. 技艺先进
B. 实用性强
C. 体系完整
D. 注重实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
A. 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 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A. 格物致知
B. 内心反省
C. 心外无物
D. 天人感应
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
A.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 儒学影响治国理政
C. 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2)材料二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