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 “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 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 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D. 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 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物种起源》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一论断
A.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B. 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C. 改变了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 冲击了宗教神创论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B.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 实现了人与上帝间的直接沟通
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