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A. 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 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 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 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数量/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 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 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 佃农地位提高
D. 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
A. 封建土地私有制
B. 社会动荡不安
C. 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 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