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表中的广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 20世纪...

表中的广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

20世纪初—30年

代广告概况

月份牌广告是进入家庭并长久张挂的宣传品,月份牌上的故事许多来自于古代的启蒙读本、伦理道德教义,如《三字经》、《二十四孝图》等。

20世纪初—30年代,《申报》上的法律广告逐渐增多,由法院的审理公告、聘请律师和法律顾问的广告。

1926年的《申报》上出现了7个明确与女性有关的招生和技能培训的广告。如复旦大学附中暑期招男女生,在爱国女学校招生。

九·一八事变后,设计者把一腔爱国热情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融入创作中,在自己所设计制作的报纸广告、招贴海报等广告中,主张爱用国货,抵制洋货,拿了抗战报国的主题。

 

 

根据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提取一个历史主题,并进行相关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示例:主题1:近代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 阐释:这些广告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逐渐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门被打开、通商口岸开放,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传入、西学东渐深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发展。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旧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近代报纸广告中看出传统儒家思想仍在影响中国、近代妇女解放的成果和社会进步、看到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爱国精神的高涨。 结论: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新旧交替之际,既继承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又逐渐接受了新时代的观念,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 主题广告中反映的近代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阐释:从爱国广告中看出民族危机促使近代民族意识的形成和爱国主义的高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促使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随后华北危机、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开始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战争,民间的抵制日货运动的活动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的反映,这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号召民众起来救国。 结论:由此可见,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主题3:近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主题4:近代中国女性的解放与社会进步 主题5:近代中国法治意识的增强   【解析】 本题是个开放的题目。首先,根据表格“近代中国20世纪初—30年代广告”中的信息可以从近代社会价值观、近代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女性的解放与社会进步、法治意识的增强等放来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达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汚系洗。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捕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查看答案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 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B. 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 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D. 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A. 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 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D. 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查看答案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都是因为有了它(国家法律)才能获得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行为中的美德和对美德的爱。只有受过祖国的好处,才会得到幸福的婚姻”。这表明卢梭

A. 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B. 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C. 赞赏封建时代的社会伦理

D. 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查看答案

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

A. 具有文学艺术功能

B. 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C. 法律不具实质内容

D. 追求法律严谨形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