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
A. 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
B. 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 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
D. 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
据《左传》载: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因如实记载而遭其杀害,其他史官继续秉笔直书,直到崔氏妥协。此事被汉唐史官奉为佳谈,但明清史官却当作笑谈。这反映出
A. 史学精神的传承受现实政治制约
B. 科举制度使史官缺乏独立精神
C. 商品经济发展阻碍史学精神传承
D. 历史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
撰于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在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该书问世之后,未曾刻成书,而“有多种抄本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朝廷对海外史地知识的轻视
B. 时人的域外知识仍相当有限
C.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独具特色
D. 民间海上贸易渐趋松弛
在我国西北、中原乃至长江流域的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现骏马、骆驼和胡人等塑像如下图,而宋以后的墓葬则几乎绝迹。这主要是由于
A. 西北战乱的频繁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瓷器制造的繁荣
D. 丝绸之路的兴盛
(题文)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汉代四川临邛县人民对于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汉宣帝(公元前67)……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以竹筒盛其光,可拽行终日不灭。” | 常璩(东晋)《华阳国志·蜀志》 |
“蜀那临邓县有火井。汉室之隆(即光武中兴),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 | 刘敬叔(南朝)《异苑》卷 |
“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 | 范晔(南朝)《后汉书郡国志》 |
A. 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
B. 东汉开始认识到天然气的可燃性
C. 汉代广泛将天然气用于煮盐生产
D. 汉代火井煮盐技术已经十分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