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谈判大臣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对这一谕旨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政府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 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 谈判结果导致香港完全沦为殖民地
D. 内容中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 当地人民观念守旧
C. 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 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的阁臣
A. 位高权重
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