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髙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由此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又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

 

 

(1)变化:技术进步(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农作物产量增加;“私田”增多;“公田”荒芜。 影响: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原因: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美国的经济侵略。 (3)表现:50年代早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 70年代后半期之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通过材料“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可以得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通过材料“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以得出农作物产量增加;通过材料“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可以得出私田增多,公田荒芜。第二小问“影响”,通过材料从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等角度回答。 (2)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1948年民族经济面临崩溃的主要原因包括: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等。 (3)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在探索发展之路上的表现在50年代表现为八大召开,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70年代的主要表现是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查看答案

17世纪,英国与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

A. 纽约

B. 华盛顿

C. 旧金山

D. 波士顿

 

查看答案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产品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蒸汽机

B. 轮船

C. 汽车

D. 火车

 

查看答案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 手工作坊

B. 手工工场

C. 工厂

D. 垄断组织

 

查看答案

(历史解释——荷兰的殖民扩张)《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