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专有名词,如“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官营和民营的内在矛盾
B. 官商合流趋势得到加强
C. 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
D. 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
著名法学家朱苏力指出:“西周自觉挪用了宗法和血缘关系来建构大国体制,但不可忽视的是,西周分封了一部分功臣,建立了一些异姓诸侯国,……从当时看,这不过突破了宗法原则,是例外;但后来的历史表明,这其实是伟大的先例。”此处“先例”指的是
A. 向精英政治发展的重要一步
B. 开始摆脱宗法礼制原则的束缚
C. 尝试构建中央集权大国体制
D. 分封是对宗法制的创造性运用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史学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两种:一是“灾难说”,新航路开辟给並非拉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有积极作用:二是“进步说”新航路开辟虽有消极作用,但总体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你同意哪种观点?试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年代 | 历史事件 |
1850 | 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
1851 | 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
1854 | 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
1856 | 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7 | 从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
1858 | 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
材料二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半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很多科学研宄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表现在哪些方面?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髙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由此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又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