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教授阮炜指出:“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雅典民主固然激进,还没有激进到不搞选举。他们确实大搞抽签,但只是抽选出诸如'执政官'一类的人来。这大体上都是虚职,有实权的重要职位他们并不搞抽签,将军这种最高军政职位更是完全由票决产生。”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 本质上是专制统治
B. 民主有很大局限性
C. 仍有赖于精英统治
D. 公民不能参与决策
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种国际力量分化重组。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即通过依靠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的背景是
A.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援中国建设
B. 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
C. 新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逐渐恶化
D. 团结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如图是1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该图
A. 揭示了新中国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B. 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总体上升趋势
C. 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D. 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呜呼!欧罗巴铁骑,入汝室矣,将高卧白云何处也?吾愿青年之为孔、墨,而不愿其为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此时陈独秀对孔子与墨子的认识是
A. 勇于进取,关心时局
B. 逃避现实,无所作为
C.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D. 民主死敌,君主卫士
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这表明
A. 两国交往将遵循国际准则
B. 两国对近代外交均缺乏了解
C. 日本迈出侵略中国第一步
D. 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提高
明清统治者所主张的是,除非作奸犯科,若民间有纠纷则由个人与宗族一起商量着办。不然,若老百姓健讼成风、人人告状……于是统治者就培养老百姓打官司的耻辱感,并将替人打官司的讼师称为“讼棍”、“讼鬼”,将其列入无赖、泼皮一列予以打击。明清统治者的这一做法
A. 意在消磨人民的反抗意识
B. 削弱了法律的权威
C. 有利于减少官府执政成本
D.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