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

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

 

 

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

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A 【解析】 材料表明学术界对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历史解释存在差异,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历史解释,不是历史叙述,排除B;历史解释的差异由多种因素引起,并非年代久远导致的,排除C;综合多种历史解释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1896年10月,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芦汉铁路的修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长1214公里的铁路干线芦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行。一位到过汉口的英国人曾感叹,中国“内地商人很快地利用起这一改善了的交通条件”。就连汉口“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主张兴修铁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的角度评析张之洞力主修筑铁路的行为。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再没有比二战更适合从这一视角来加以总结的了。这里所指的不是军事科学的革命与现代科学技术在战争时期的巨大飞跃,而是指世界政治发生的大变革。这场大厮杀最后造成了世界格局大改组,德日意法西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战,结果却丧失了它们的海外帝国和全部霸权;丘吉尔很不甘心地为大英帝国安排了葬礼;法国与荷兰也都丧失了自己的殖民帝国。西亚、南亚和东南亚都因大战乱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新改组,并在战后年代里通过不同形式纷纷取得独立。在中国,紧随抗日战争而来的是解放战争,一个帝国主义最为惧怕的新的革命政权在中国大陆取得了胜利。法国的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其影响所及动摇了集体生活的条件、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人们对社会的看法。”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的相关史实,说明“每次现代战争都是一次革命”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中宗复唐国号后,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开始重修姓氏书,书成号为《姓氏录》。奏请修撰的柳冲称,之所以编订此书,是因为贞观《氏族志》修成后,数十年间有新兴门户涌现,也有贞观显贵后裔至此业已衰替,“门胄兴替不常”。此书原先命魏元忠等主编,但经历唐中宗、唐睿宗两朝迄未成书,后魏元忠等相继死亡,直到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才成书进上,复经刊削,到次年,即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最终判定颁行。这次改修抛弃了武则天主持下的显庆《姓氏录》,而以贞观《氏族志》为基础,在入录、叙次标准上,“崇重当朝冠冕”,同时“取德、功、时望、国籍之家,等而次之”,参照了名望时望亦即传统的“士林标准”,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舆论,非如显庆《姓氏录》唯以官品为断。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姓氏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修《姓氏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中国,既与世界文明同频共振,亦与古老的文化传统血脉相连。回望历史,灾难和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中华民族每一次都能在废墟中浴火重生,进而延续与开创生机盎然的文明形态。从根本上来说,这源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兼容并包、反思互鉴。由今视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两次最为畫大的文化事件,塑造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样貌、促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一是公元一世纪时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其二是近世以来西方现代文化的传入。

——摘编自林雅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