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据此可知
A. 近代上海人打破了以往在消费领域中的等级尊卑观念
B. 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之分
C.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近代上海人生活富足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 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 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 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 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 西式婚礼成为时尚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