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

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

A. 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C. 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D 【解析】 “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说明平民占有科举制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科举制在唐朝时鼎盛时期,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隋唐

326

32

29

6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此

A.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

B. 隋唐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C. 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查看答案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周人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

B. 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

C. 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

D. 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

 

查看答案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便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

1950

1995

2000

2008

法定经假日天数

节假日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1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

——

——

1

 

 

图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一点粮食,国家先后补贴拨济1.9亿公斤粮食,但在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指出当时中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积极影响。

(3)材料三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经济存在的什么问题?他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