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载:“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内部各种文明间的联系、交流,而且表现在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借鉴与发展上”。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在吸收借鉴中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吸收。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瀛寰志略》,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作者徐继畲曾任福建布政使,办理过厦门、福州两口岸通商事宜。在接触英美等国传教士、官员、商人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外部世界资料,用5年时间完成了10卷本《瀛寰志略》。该书介绍各国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政治制度等,肯定了希腊民主政治,推崇欧美以商为本。作者希望借此开启民智,引导民众学习西方技术、制度,实现强国富民。1849年,该书刊行后“即腾谤议”,士大夫群起攻之,指责“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在朝野士大夫攻击谩骂中,被迫停止刊印。在日本,学者将此书誉为“通知世界之南针”,从1859年就开始翻刻,不断重印。
——据马国川:《〈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在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际遇》整理
材料二:幕末日本学习西方主要两个渠道,一是从荷兰商人那里了解,另一个是文字了解。1854年,日本取消书籍限制,懂汉字的大批学者学习《瀛寰志略》,因其以世界地理为基础,内容极少有宗教等敏感问题,在日本流传很广。书中人名、地名均用日文英文注出,版本质量高。该书传入,超越了以往通过兰学所了解的西学,更新了日本对世界的认识。改革先驱者主张学习西洋科技,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制度、政治、法律、经济、贸易模式等……以徐继畲《瀛寰志略》等书为中介的“西——中——日”这种特殊的西学东传路径,是解开明治维新前期日本思想史的冰山一角。
——据范凡:《晚清中国“西学”对日本的影响》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寰志略》成书的原因,并分析其被“谤议”反映的深层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学东传“西——中——日”路径模式的背景,并指出其对日本发展的意义。
1947年,美国政府报告指出,“只有集权政权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略强加于一个自由民族,都将削弱美国安全……如果美国忽视对这样一个民族的支持,那么,其他民族可能会因极度失望而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根本意图在于
A. 实施意识形态冷战
B. 变西欧国家为其附庸
C. 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D. 维系美国的国际地位
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
A. 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C. 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
D. 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14世纪末,佛罗伦萨的市民代表谈到由于对宗教的信仰和对上帝的敬畏之情都已消失殆尽,因而人们无论起誓或做什么许诺,早已成为空话,只是在对自己还有利的时候才遵守;起誓或许诺只不过是为了进行欺诈而采取的手段。”这表明
A. 社会发展呼吁理性时代到来
B. 文艺复兴思想局限于城市环境
C. 世俗精神催生人文主义意识
D. 宗教信仰在佛罗伦萨已不存在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人对民主政治是毁誉参半的,总体上以肯定为主,认为是一种理想政体,但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来,随着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批评逐渐成为主流,被认为是一种暴民政治。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直接民主的弊端随时间日益凸显
B. 早期民主政治推动了希腊繁荣
C. 雅典战争失利导致民主政治衰落
D. 后期民主政治日趋走向了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