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后,德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无力偿还赔款,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后,德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无力偿还赔款,1920年5月,英、法两国声明,主张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赔偿要求。1922年12月,美国务卿休斯提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赔偿问题……1923年12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1924年4月,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对偿付额、偿付办法、款项来源、担保等作了规定:要求协约国向德国提供第一批约8亿马克(约合2亿美元)的贷款,作为第一年偿付的主要部分;改组德意志银行,摆脱国家控制,发行新马克,建立由外国人参加的总理事会,确保银行法规得到尊重;不应存在本计划之外的一切外国经济控制等。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贷款利息较高,毛利率达6.5%—10%。

——据夏季亭:《重评“道威斯计划”》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威斯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威斯计划”。

 

 

(1)一战后,德国经济恶化无力偿还赔款;协约国赔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美国企图以“美国方式”把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对欧洲施加影响;调节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 (2)解决了协约国因德国赔款问题引发的纠纷,缓和欧洲局势;对德国经济恢复起积极作用;确立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为美国私人资本流人德国和收回战债创造条件;显示美国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德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无力偿还赔款”、“主张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赔偿要求”、“923年12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威斯计划实行的背景需要从一战后,德国经济恶化无力偿还赔款、协约国赔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美国企图以“美国方式”把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对欧洲施加影响、调节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2)评价:结合道威斯计划的背景和内容及相关知识可知道威斯计划实行的评价需要从缓和欧洲局势、德国经济恢复、确立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美国私人资本流人德国和收回战债创造条件、提升美国在欧洲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审知(862-925年),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人,出身贫苦,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农民军,转战福建,后诸将拥戴他为首领,建立闽国。因王审知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他为“开闽尊王”。

王审知入闽,面对严峻的形势,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史载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虽据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恒常蹑麻屡;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在战乱的五代十国,福建相对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正因此,也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其中包括唐朝学士韩偓、王淡、徐寅等人。他也注重教育,“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王审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后梁的正朔,并向后梁朝贡。

——据陈章礼主编:《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审知被称为“开闽尊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审知治闽改革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载:“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内部各种文明间的联系、交流,而且表现在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借鉴与发展上”。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在吸收借鉴中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吸收。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瀛寰志略》,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作者徐继畲曾任福建布政使,办理过厦门、福州两口岸通商事宜。在接触英美等国传教士、官员、商人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外部世界资料,用5年时间完成了10卷本《瀛寰志略》。该书介绍各国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政治制度等,肯定了希腊民主政治,推崇欧美以商为本。作者希望借此开启民智,引导民众学习西方技术、制度,实现强国富民。1849年,该书刊行后“即腾谤议”,士大夫群起攻之,指责“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在朝野士大夫攻击谩骂中,被迫停止刊印。在日本,学者将此书誉为“通知世界之南针”,从1859年就开始翻刻,不断重印。

——据马国川:《〈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在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际遇》整理

材料二:幕末日本学习西方主要两个渠道,一是从荷兰商人那里了解,另一个是文字了解。1854年,日本取消书籍限制,懂汉字的大批学者学习《瀛寰志略》,因其以世界地理为基础,内容极少有宗教等敏感问题,在日本流传很广。书中人名、地名均用日文英文注出,版本质量高。该书传入,超越了以往通过兰学所了解的西学,更新了日本对世界的认识。改革先驱者主张学习西洋科技,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制度、政治、法律、经济、贸易模式等……以徐继畲《瀛寰志略》等书为中介的“西——中——日”这种特殊的西学东传路径,是解开明治维新前期日本思想史的冰山一角。

——据范凡:《晚清中国“西学”对日本的影响》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寰志略》成书的原因,并分析其被“谤议”反映的深层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学东传“西——中——日”路径模式的背景,并指出其对日本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政府报告指出,“只有集权政权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略强加于一个自由民族,都将削弱美国安全……如果美国忽视对这样一个民族的支持,那么,其他民族可能会因极度失望而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根本意图在于

A. 实施意识形态冷战

B. 变西欧国家为其附庸

C. 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D. 维系美国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

A. 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C. 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

D. 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