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A. 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 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 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 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明代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严嵩,因“结诸阉人”,方得长期秉政,而万历初期的张居正也需讨好太监冯保,方能执掌国柄,史称“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这说明明代
A. 内阁的权力不断缩小
B. 宦官控制了国家的行政权
C. 君主权力受到了抑制
D. 内阁只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1368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表明当时
A. 主流价值观渗入政府政策
B. 农民差役负担沉重
C.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D. 政府注重扶贫济困
下表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 | 夏商周 | 秦汉 | 魏晋 | 宋元 |
称谓 | 臣、人、众、野人 | 夫、仆 | 田客、部曲 | 佃客、庄客、农户 |
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成
B.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 农民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D. 历代赋税制度的改革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 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 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