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年份 | 农业(亿元) | 工矿交通业(亿元) | 服务业(亿元) | 国民收入总计(亿元) | 年平均增长率(%) | 人口(亿) | 人均国民收入(亿元) | 年平均增长率(%) |
1850 |
|
|
| 181.64 |
| 4.15 | 43.80 |
|
1887 | 99.87 | 14.49 | 29.07 | 143.43 | —0.64 | 4.00 | 35.90 | —0.54 |
1914 | 128.01 | 24.80 | 34.72 | 187.64 | 1.00 | 4.55 | 41.22 | 0.51 |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 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 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1914 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 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 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 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 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粲(柴米)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 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 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B. 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C. 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D. 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A. 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B. 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C. 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 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