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共产党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到1951年,各国共产党势力便迅速衰弱,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西欧各国经济快速实现了恢复发展
B. 冷战切断苏联对西欧共产党的支持
C. 西欧各国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活动
D. 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影响共产党的形象
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
A. 强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
B. 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C. 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
D. 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
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
A. 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
B. 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
C. 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
D. 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
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197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70%”。可随着1980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悄无声息。这一政策
A. 符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现状
B. 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
C.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
D. 极大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19年11月,李大钊发文评价五四运动,称其“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这体现了五四运动
A. 追求正义自由的理想
B. 具有苏俄革命的模式
C. 爱国牺牲的责任意识
D. 兼具社会革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