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井田制、投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巯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句结,逃迎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究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仲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粮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掉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共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中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据《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当代启示。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B. 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
C.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D. 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 )趋势
A. 殖民主义化
B. 帝国主义化
C. 霸权主义化
D. 和平民主化
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这一分界线的产生
A. 固化了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局面
B. 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C. 使美苏在半岛形成长期军事对峙
D. 为东亚和平发展埋下了隐患
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A. 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 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 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D. 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1921年7月,列宁指出:“解决食品危机的最主要的条件在于成功地收取粮食税”,为此,他要求各省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和加强粮食收购机构,建立税收检察机构,并为粮食机关提供“必需的党的权威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全部权力”。材料反映了
A. 农业集体化侵害苏俄农民利益
B. 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随意性
C. 余粮收集制加剧了苏俄的危机
D. 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