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

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 【解析】 题干所给民谣反映了农村家庭来了亲友时,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招待,结合所学知识,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即使是丰年和盛世时期也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谈不上富裕,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村生活的特点,并没有上升到整个社会经济的高度,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法体现,排除B项;商品经济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安徽肥西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台湾建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巡抚。到任之后,面对“台湾孤悬海外,屏障东南,久为外人所窥伺”的严重局面和民族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办防”“练兵”“清赋”“抚番”四大政策,在积极规划台湾开发的同时尤其重视处理民族关系。刘铭传认为“中华立国在民,爱民斯为邦本”,因此“民番皆朝廷赤子”,主张一视同仁、体恤当地民族,设立招垦局和番学堂,教番民耕种,学习汉族文化和礼仪制度。对负隅顽抗、反复叛乱的番人头目则派兵征剿。刘铭传抚台六年,功勋卓著,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赵松林《试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南亚政策的重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她有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那就是一要促成印巴和解,稳定南亚局势,从而稳固封锁共产主义链条中的南亚这一环;二是要尽可能使印度放弃中立,进入西方阵营。美国带着这个构想介入南亚,在经济、军事上对印巴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同时政治上基本站在巴的一边,积极调解印巴争端。但为了不影响与英国的关系,在涉及南亚事务时,美国总是视之为英国的传统区域,尽可能将英国或联合国推向前台。但事实表明,她远远低估了印巴间深刻的敌对情绪。任何于对方有利的举动必定被视为对己方的威胁,携手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只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印度建国后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烈反对美对巴军事援助,认为这将把冷战带到印度自己的边界。为抵制美印在中印边界战争后的接近,巴基斯坦不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事实上,美国的两个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只是在中印关系恶化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期望的对共产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的遏制作用。

——摘编自常利锋《第二次印巴战争对印巴美三角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印巴构想”难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印巴构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即:南朝“梁陈依古”、“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但大体也皆如秦汉制度,代表了一种尊古的礼乐思想。北朝度量衡的混乱和量值的大幅增长,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传统的古制和急速增长的大制相对立。如将北方早已习用的制度改为南方的小制,很难让北方官民接受,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的前提下,使用已延续数百年的古(小)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改用北朝大制,强制废除小制,必然会遭到士族阶层的反对。在隋文帝的主持下,制定出大小制度同时并用的方案;小制用于皇室宫廷礼乐制度等,大制为官民之间日常所用,并且大小制之间还制订出简便的换算关系。各地纷纷贯彻执行,如冀州刺史“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隋统一度量衡的方案和措施,几乎完全被唐朝承袭,而大制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顾炎武评价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

——摘编自丘光明《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度量衡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广宗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隶属四川省)海城县(今海城市,隶属辽宁省)三地地方志的摘编。

 

 

 

《广宗县志》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志》

《海城县志》

1937年11月,在中共冀南特委直接领导下,在广宗、南宫、巨鹿交界地带组建冀南抗日联军。

1939年,各族青年应征入伍,仅茂县一次就入伍56人,地方成立抗日防空监视所、联防兵团。

1939年6月初,“海城”“大新”“辽东”窑业工人罢工。

1949年10月4日,城内群众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若尔盖卓藏寺活佛卓仓藏派代表前往甘肃岷县欢迎解放军,12月南坪、汶川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海城县广大干部群众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9月,对棉花和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开始发放棉布票。

1954年,茂县坪头村试办前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为自治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1955年7月1日,海城东和盛、东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一厂,名为公私合营海城东和缸窑厂。

1983年7月1日,县领导为公村万元户吕英杰劳动致富撑腰,向群众宣传允许个人购买汽车搞长途贩运。

1983年,部分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

1983年1月8日,中共海城县委、县政府为370多名专业户、重点户代表披红戴花,并颁发了奖状。

 

 

在材料中选取同一个时间段提取信息,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井田制、投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巯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句结,逃迎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究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仲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粮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掉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共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中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据《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当代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