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 “君权神授”

 

C 【解析】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映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中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