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 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 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
B. 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 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这幅插图表明了当时
A. 中国先进的白银铸造技术传入邻邦
B. 朝贡体制保障了外国银钱流入中国
C. 白银在中外经济交流中有重要作用
D. 明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中的货币因素
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A. 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 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C. 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
D. 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
下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
记述 | 出处 |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史记·匈奴列传》 |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史记·东越列传》 |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 《史记·秦本纪》《史记·楚世家》 |
“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 | 《史记·西南夷列传》 |
A. 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
B. 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
C. 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D. 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