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的著作《海洋自由论》被认为是现代海洋法的起源。格劳秀斯以罗马法中“共有物”的思想为海洋分配奠定自然法基础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在任意海域中航行并从事贸易活动,只要它有此能力和意愿。在海洋自由论的指导下,商业垄断的需求刺激了国家以控制海洋的方式争夺贸易优先权,这无疑塑造了海权论的内容与特征。19世纪后,海洋自由论迅速普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海洋规范。
——摘编自田秋宝《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洋共有论——一国际体系转型视阈下的海洋规范研究演进》
材料二 1904年3月,张謇上书清廷商部,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1906年,清政府为参加当时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渔业展览会,指示外务部、广东水师提督、南北洋海军统领绘制《江海渔界全图》,认为“江海渔界全图,并该书内载中国渔船所到之外,地名及注说明华文,兼译英图原下文,俾外人明晓,趁此会场,得据此表明渔界,即可以表明领海主权。”
——摘编自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强调“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可以肯定,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把维护“海洋权益”写进党的政治报告当中。这一时期的中国开始从各个方面宣讲海洋,认识海洋,并在国家层面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多部法律,为全民海洋观念的觉醒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海洋自由论”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绘制《江海渔界全图》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利条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受视听产品中的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
A. 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B. 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 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D. 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
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
A. 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
B. 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 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
D. 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地区年份 | 1699—1701 | 1702—1774 | 1804—1806 | 1834—1836 | 1854—1856 |
欧洲 | 83.6 | 45.0 | 37.3 | 36.3 | 28.9 |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 13.3 | 46.9 | 49.4 | 34.7 | 28.1 |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 3.1 | 8.1 | 13.3 | 29.0 | 43.0 |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 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 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 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公元前5世纪后期,如果有人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与既有法律相抵触的议案,或者议案提出的方式违反法定程序,在此后的1年内,任何公民都有权起诉议案提出者,如果起诉者胜诉,则给予奖赏,违法议案提出者将被处理罚款。这一制度的设立
A. 凸显了法律建设的专业化水准
B. 保证了城邦政治决策的公正性
C. 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
D. 防止了行政官员对权力的滥用
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 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 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 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 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