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如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 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4)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 【解析】 (1)根据“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可知梭伦主张不偏不倚的重用思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主要有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等。 (2)对阿里的改革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展开评价。如果对他的改革持肯定态度,可以从他对埃及发展的贡献展开论述,如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如果持否定态度,可以从他对外战争的性质展开论述,如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3)根据“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体现了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的政策。奖励措施可结合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作答。 (4)体现的精神可从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 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查看答案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 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 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 废藩置县

B. 发展近代教育

C. 实行征兵制

D. 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查看答案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