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后,由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组成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认为其努力的前数...

甲午战争后,由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组成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认为其努力的前数十年乃“粉饰之局”。他们的言论往往与民族主义、爱国情操、圣人之道联系在一起,颇能“坐致时誉”。这说明清流派

A. 主张政治改革

B. 具有空谈作风

C. 反对洋务运动

D. 践行经世思想

 

B 【解析】 根据“甲午战争后,由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组成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他们的言论往往与民族主义、爱国情操、圣人之道联系在一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流派借甲午战争战败之机攻击洋务派,而且往往从国家大义的角度出发,却没有不能真正为挽救民族危机做出贡献,体现了其空谈的作风,并非是经世思想,故选B项,排除D项;主张政治改革的是维新派,故排除A项;清流派是借机攻击洋务派,只是为了沽名钓誉,并不是为了反对洋务运动,故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明代玉米、甘薯传播路线图》。据此可知

 

 

A. 京师是农作物新品种的集散地

B. 农作物新品种首先在南方试种获得成功

C. 传教士是农作物新品种的传播者

D. 清政府有计划地从南洋引进了新作物

 

查看答案

隋朝初年,沿用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后隋文帝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大业年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仍然是郡、县两级制。这种变化说明

A. 地方行政制度处于探索之中

B. 专制皇权治国具有随意性

C.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断变化

D. 郡县制正在向行省制转变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天是为百姓而生皇帝,而不是为皇帝生百姓。如果皇帝的统治对百姓有好处,天就允许他继续做皇帝,否则就要剥夺他的皇位。这一思想

A. 具有限制皇权的积极意义

B. 论证了皇权的神圣性

C. 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学说

D. 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

 

查看答案

战国中期,有的诸侯国国君给予各级官吏不同数量的粮食或钱币,作为俸禄,官位的高低是确定俸禄多少的依据,故这一时期既出现了万石厚禄的高官,也出现了斗食的小吏。这说明该时期

A.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国君利用利益关系控制官吏

C. 中央对国家财政严加管控

D. 各级官员按照俸禄划分等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8)

材料三: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3.12)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发动的军事侵略事件,并分析其发动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来论证该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目的,并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