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 出处 |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 《南唐书张易传》 |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宋史职官志》 |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 《四库全书后村集》 |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A. 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 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 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 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军政体系
C.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 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中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B. 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
C. 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 “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题文)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 强化专制集权
B. 巩固宗族团结
C. 稳定统治秩序
D. 维护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