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这一思想能够反映出
A. 市民工商业者的要求
B. 反对程朱理学成为思想主流
C. 正统思想发生了转变
D. 资产阶级追求物质利益的要求
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A.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明代王艮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据此判断,对王艮思想影响深刻的学者应该是
A. 程颐
B. 王守仁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许多言论对后人有深刻启迪,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与上述思想直接相关的思想家有
①阳明先生
②伊川先生
③象山先生
④亭林先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因果报应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