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德、嘉靖年间,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殖民国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明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开放海禁”的必要。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威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厉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逐渐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人的新权力在中国沿海边境的确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变化:了一方面是对清政府日益疏远,一方面出现对外国人效忠的迹象。广州商人和仆役实际上参与西方扩张的活动,助长了这一人心转变的过程。当怡和、宝顺和旗昌等洋行在通商口岸扩大合法贸易并在口岸外的轮泊处发展鸦片贸易时,他们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南方招募来的中国帮手。广州和福建商人也独立自主地迁往上海,从事合法的与非法的贸易。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中国开放“海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与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
(3)我们从明清海外贸易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在下列国际经济组织中,中国现在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有
①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直接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通过工业复兴法
C. 推行“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政策
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
A.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的转让现象,农业资产者获得了贵族手中的土地。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被称为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