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A.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 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 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 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 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 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据下图可知,当时
A. 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 交通设施趋于完善
C. 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
D. 政治重心发生转移
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起魏三家新兴的大夫劳力所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三家为诸候,晋国灭亡“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A. 异姓诸侯日益坐大
B. 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C. 大夫势力左右政权
D. 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摘编自张贵银《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强光中《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