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戏词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是
A. 丰衣足食
B. 自给自足
C. 赋税承重
D. 烂漫凄美
与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井田制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
A. 铁器牛耕的使用
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 各诸侯国的变法
D. 宗法分封制解体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彻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其宗旨经过综合,则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他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四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1)依据材料一,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从材料三、四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展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