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

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其目的是

A. 宣扬“天无二日”

B. 保证嫡长子地位

C. 强化“尊祖敬宗”

D. 维护“家天下”局面

 

B 【解析】 材料表明“西周时期”在“政治上”遵循“一国无二君”、在“宗法上”遵循“一庙无二主”的礼制,这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礼乐秩序;“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其中“宗子”指的是嫡长子,可见其目的突出了嫡长子的独特地位。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无二日”的信息点,排除;C项,强化“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形式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材料仅从王族的角度进行说明,不够全面,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

A. 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

B. 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 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

D. 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

 

查看答案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

A. 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

B.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C. 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

D. 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

 

查看答案

上海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庸奴(见识浅陋之人)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办报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

材料三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生命中华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上海洋场竹枝词》

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

——《(上海)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交通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上海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生产总值

461

510

535

576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的产生原因。

(2)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副图片更为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哪一措施?有何作用?

(4)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