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 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 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 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新表现,并指出对儒学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对联邦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30年来最震撼世界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变。”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副校长阿诺德·万·齐尔教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并说明该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政治妥协是高明的政治智慧,在近代民主宪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 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
——摘编自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主要矛盾?最终又通过哪些方式实现了妥协?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并简要分析“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