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京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

北京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说明雍正皇帝不愿大权独揽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B 【解析】 这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体现了雍正皇帝对权力的渴望和大权独揽及一定程度的民本思想,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体现,①错误,故B项正确。排除A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这样评价郑和远航活动:“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郑和远航活动“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关系友好,中国是东南亚贸易圈的中心

B. 中国是农业文化下的农业经济,不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材料

C. 儒家学说教导中国人要以“王道”服人,不以“霸道”占领

D. 郑和想以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方式重振中国雄风

 

查看答案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查看答案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 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 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 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新表现,并指出对儒学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查看答案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对联邦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30年来最震撼世界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变。”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副校长阿诺德·万·齐尔教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并说明该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