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产业结构现状
B. 经济发展规律
C. 国家经济政策
D. 国际关系格局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五四运动的风暴已过,“《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本质上反映了
A. 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 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新文化运动阵营本就“道不同、志不合”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会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天王的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洋人对此大为反感,觉得反不如清朝“明事理”了。这说明
A. 太平天国对英国采取了愚弄的策略
B. 太平天国不能驾驭国际外交的规则
C. 太平天国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 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没有本质区别
北京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说明雍正皇帝不愿大权独揽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这样评价郑和远航活动:“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郑和远航活动“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关系友好,中国是东南亚贸易圈的中心
B. 中国是农业文化下的农业经济,不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材料
C. 儒家学说教导中国人要以“王道”服人,不以“霸道”占领
D. 郑和想以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方式重振中国雄风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