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线出现变化,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传的重要工作。此外,战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战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改变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信息署宣传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争信息署所宣传的中国形象。

 

 

(1)中国形象: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国。 目的: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培育中国的国际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2)鼓舞了国人的战斗士气,肯定了中国的贡献;体现中美同盟互助关系,为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未能完成反映中国现实,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解析】 (1)第一小问“中国形象”,依据材料中“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得出: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依据材料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得出: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依据材料中“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得出: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国。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中“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得出: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依据材料中“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得出:培育中国的国际共同体意识;依据材料中“国民政府的‘改革’”得出: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2)依据材料中“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得出:鼓舞了国人的战斗士气,肯定了中国的贡献;依据材料中“促进中美合作”得出:体现中美同盟互助关系,为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依据材料中“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得出: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依据材料中“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得出:未能完成反映中国现实,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唐德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法已经崩溃,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朝廷连年对藩镇用兵,中央财税入不敷出。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先后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征敛搜刮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税制度的进一步混乱。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新的赋役制度终于出台,这就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形势下中央与地方在财税分配上的矛盾,重新划定了中央与地方税收的比例,也确定了以土地为主要征收对象的基本原则,被视为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

——摘编自宁欣《唐德宗财税改革为何困难重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

 

 

时间

政策

内涵

西周

井田制

由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公田由村社成员共同耕种,收获归国家,私田的使用权归村社成员。

北魏

均田制

将国家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使用,确保国家财政收入。

宋代

不抑兼并

法律保障土地自由买卖,鼓励民众垦荒作为私产。

明代

鱼鳞图册

州县详细记录土地面积、土质、田主、税则高低。

20世纪初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将来地价上涨,现价归地主,上涨部分归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合作化

以合作社将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土地归合作社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将经营权分给农民个体使用,允许农民有一定的分配自主权。

 

 

——根据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关联信息,就它们的内在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二字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民本思想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在近代中国,它被注入了新的理论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就引《洪范》、《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自己主张“君民同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

——摘编自林甘泉《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价值》等

材料二:李大钊在建党初期曾说道:“‘平民主义’是democracy译语,有译为‘民本主义’的,有译为‘民主主义’的,……纯正的‘平民主义’,就是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使人民全体,都是为社会国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须用政治机关以统治人身,政治机关只是为全体人民属于全体人民而由全体人民执行的事务管理的工具。

——摘编自李大钊《平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指出近代以来民本思想内涵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李大钊“平民主义”的社会影响。

 

 

查看答案

1980年77国集团提出了修订的经济发展指标,其中提出要把第三世界的制成品到1990年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达到20%,到2000年达到30%;粮食和农产品出口份额到1990年达到35%,到2000年达到50%。该项计划的制定

A. 促进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

B. 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C. 成功扭转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D. 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型

 

查看答案

1932年,美国纽约一家百货公司发布招聘广告,它对电梯操作员的招聘要求是拥有学士学位。这说明

A. 技术革命要求高素质劳动力

B. 战争威胁使得移民涌入美国

C. 现实的压力拔高了入职门槛

D. 电力行业职业教育飞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