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公元1757年,只许在澳门——处……税则上、有名目的东西浮收的税要比正额加几倍,无名目的东西就更加横征暴敛没个遮拦。当外国商人不准和人民以及普通商人直接买卖,一切货物却要卖给“公行”,再由公行卖给普通商人。
——以上材科皆出自呂思勉《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2)根据枒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A. 以联合国为中心
B.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 以非集团化为特点
D. 以意识形态为指导
上表为1950~1955年亚非和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表中数字变化说明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1954 | 1955 |
亚非 | 30.6 | 29.75 | 17.34 | 14.9 | 12.16 | 11.11 |
欧美 | 35.9 | 4.87 | 2.48 | 6.65 | 5.9 | 6.74 |
A. 国际政治风云影响经济发展
B. 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较为落后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全面展开
D. 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基本好转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
A. 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
B. 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
C. 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
D. 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
下表为联合国通过的部分重要决议简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时间 | 成果 |
1960年12月10日 | 《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
1963年11月20日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 |
1965年12月21日 | 《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
1970年10月24日 |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 |
A. 国际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B. 西方传统殖民体系切底瓦解
C.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影响深刻
D. 发展中国家主导联合国决策
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A. 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 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 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 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